为人民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刘石:中国种业发展的思考

刘石:中国种业发展的思考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农博网
  • 发布时间:2010-05-21 00: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刘石:中国种业发展的思考

【概要描述】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农博网
  • 发布时间:2010-05-21 00:00
  • 访问量:
详情
    刘石:谢谢大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能跟进一步大家交流想法。
  现在提倡换位思考,就最近的思考跟大家共同探讨。我的题目是关于中国种业发展的思考。
      大家都知道在全球粮食供求关系方面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我们知道在需求方面由于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所带来消费习惯的改变。对于全球的食品供应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另外一方面人均耕地面积下降、环境恶化、资源匮乏我们都深深体会到压力。特别是技术创新的难度在不断加大,这使我们更多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营销方面有更多、更新的追求。
    粮食安全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大家所面临的问题。粮食安全必须从源头抓起。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和谐和政治的稳定。
    过去我们抓粮食,主要在供销关系上面下了很多的工夫。如果我们从粮食收购、提高价格,能力刺激粮食的生产,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从产业发展来看,这只是一个标而不是本。真正的本是什么呢?是加强它的科技含量、提高它的生产效率,这才是真正的本。我们知道在国外经过统计,在农业生产提升方面,种业贡献率达到60%。在中国只是达到百分之三十几到四十几,各个作物情况不太一样。这说明中国在种子资源创新方面、在种子贡献方面,和世界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是我自己研究的一张图,我也比较喜欢的一张图。这张图说明一个基本数量关系,就是在所有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方面,我们所看到的栽培技术、农机、化肥农药、种子、生物技术,它们的提升效率是不一样。越靠右边提升效率是越大的。
    同时在另一个纬度上边,就是纵向纬度上边,我们可以看到,就是所有的这些农业生产的措施,对于环境的影响、环境的破坏作用,或者是资源的消耗程度是不一样的。越下端的,它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越大,比如说农药的使用,还有包括化肥的使用。
    像灌溉这样虽然对环境没有破坏作用,但是它不断要消耗水资源,中国是一个水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云南大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在节约水资源方面、节约水的利用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在这张图里可以欣喜的发现,在图的右上角是种子技术和生物技术技术。这两项技术在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面提高极大的作用,而且它并不消耗资源。种子技术和生物技术和中国以及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
    中国种业面临的挑战:
    1、商业环境:市场化在刚刚起步。
    (1)市场准入门槛低、技术标准低,种子企业多、乱杂;
    (2)行业行为不规范;
    (3)管理部门少有作为;
    (4)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2、自身:产业化尚未起步;
    (1)集约化程度低;
    (2)技术水平低;  
    (3)生产效率地下;
    (4)产业链没有贯通;
    3、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1)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从事商业化运作;
    (2)起点高,技术储备充分,资金实力强;
    (3)行业整合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强。
    以下是一些建议:
    1、加大国家对于种业产业的投入。
    中国过去产业政策,当然有历史的原因,我认为在粮食安全方面是做的有些本末倒置,为何如此?我们看三大环节,种子产业和农业生产以及粮食储运这三大环节。中国过去把所有精力和财力,都集中在储运方面,就是中国的粮食系统。但是我们并没有认真思考,如果粮食的生产效率不能够提高、粮食没有生产出来,储运花再多的工夫实际上是事倍功半。当然这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在刚解放的时候,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保证城市的粮食供应,实行了统购统销,统购统销之后就要有粮食储运,所以把精力都放在那里了。
    相反对于粮食生产这个环节不但没有补贴、没有资助。过去是通过城乡之间的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之间剪刀差和农业税是在剥削农民。这一点我们国家政策方面研究人员也是非常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也是承认这一点的。而且通过这种剥削完成了中国工业化的原始积累。通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已经获得长足的进步,有了很强的实力。现在已经到了返补农业的阶段。通过粮食补贴和各种优惠政策开始不断的返补农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非常好的方向。但是仍然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我们知道种子在所有农业生产的投入之中,它的效率占到了60%。我们过去国家对于种子产业的重视程度,和资助程度微不足道。就是把优先的资源放在了无限的广阔空间中去,没有起到应该起到的作用。
    我们拿手机来做一个不是十分恰当的比喻。过去几十年中国政府资助都是放在手机的仓储运输方面了。现在基本上资助在手机的制造方面。但是相反在芯片技术方面没有任何的作为。从产业政策上来讲这是本末倒置的现象,我们应该改变这个方向。
    2、结束“科研双轨制”
    “科研双轨制”的弊端
    (1)资金投放:
    ①蜻蜓点水,无法集中资金,形成合力;
    ②重复建设、浪费严重;
    ③很大部分进入人头费,管理费用;不能发挥科研效用。
    (2)科研定位:
    ①常以发表论文、项目验收为导向,对应用的实质重视不够;
    ②与产业不对接,不能迅速形成生产力;
    (3)科研成果:
    ①在市场上随意定价,缺乏价格依据;
    ②不规范经营较多;公共资源收入“合法地”流入个人和小集体腰包;
    ③干扰市场化运作,妨碍产业化形成。
    在发展种子产业就必须结束“科研双轨制”,它在源头上破坏了产业链的形成。
    3、发展种子产业,市场化和产业化是关键
    (1)主体:以产业的“龙头企业”为主;
    科研部门成果转化生产力速度较蛮;分散投资形不成核心竞争力;
    小企业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无法完成产业升级换代;
    必须由龙头企业操作完成并带动整个行业进步、发展;
    (2)投入重点:加强核心竞争力和体系建设;
    研发:大循环、流水线;
    生产:基地建设(效率,质量);加工设备(抗风险能力);
    销售、服务:建设城乡为主的基层网络;制定标准,形成规范流程;农民服务回访率,农民满意度;
    配合下游产业,有的放矢;
    (3)行业整合,淘汰一批皮包公司;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提高行业技术标准;
    4、相关政策配套
    1、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2、加强行业感觉和执法;
    3、减少行政干预;
    4、加强公共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
    5、加快转基因重大专项商业化,国内企业优先;
    隆平高科的愿景:
    1、做中国种业领跑者;
    做强水稻、全面发展;
    2、做服务农民的旗帜;
    脚步实地,从基层做起,然后进行探索和创新。
    我也非常感谢隆平高科的大股东武先生几次诚意邀请我加盟。隆平高科在国内拥有很好的平台和一些比较著名的商标。很多都在全国和省里是驰名商标。隆平高科、湘研、屯玉。
    隆平高科在企业发展战略:以杂交水稻为核心发展种业,构建以技术为核心农业服务体系。而且在农产品的收购和深加工方面也有所动作。
    关于未来业务发展战略的思考:
    1、整合产业内部的资源,提高效率;
    2、把中国目前种业,现在已经开始引入并取得成功经验的价值营销方式,也引入水稻产业;
    3、发展生物技术。
    同时在横向方面,我们也注重拓展我们的业务,在其它作物,以及在国际业务方面也应该有所作为。
    最后想表达一点意愿,交流、合作、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唯一途径。我个人因为新进入隆平高科、新进入水稻这个产业,所以要行业内的同仁们,包括公司内各个部门的同仁们要不断的学习、磨合、适应,和融入新的团队,提高和创新。
    对外也和欢迎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沟通,探讨在各个领域合作的机会。谢谢大家!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玉米杂交新品种-新玉503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

审定编号:渝审玉2010 001,选育单位: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绵阳市川农作物科学研究院,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玉米杂交种,在区试3000株/亩密度下,出苗至成熟117~132天,平均123.4天;,种子拱土力强、出苗齐壮,幼苗绿色、叶鞘紫色、叶尖略披垂,成株叶片数20片,茎杆坚韧,株高276厘米,穗位高108厘米;根系发达,抗倒伏,活杆成熟;雄穗粉量大,散粉时间长;雌穗吐丝齐而多,活力强;雌雄协调,结实满尖,秃尖短;果穗长筒型,穗平粒数604.5粒,出籽率85.088.0%,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3.2克。 品质指标:籽粒容重740克/升,粗蛋白含量10.35%,粗脂肪含量3.86%,粗淀粉含量70.78%。 抗性评价:经人工接种鉴定,该品种抗玉米螟,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和茎腐病,感丝黑穗病。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区域试验,平均单产551.5公斤/亩,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10.54%,产量变幅472.3~671.3公斤/亩,14个试点全部增产,居第一位;2009年进行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38.1公斤/亩,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7.34%,产量变幅506.0~573.0公斤/亩,6个试点全部增产。 栽培要点:⑴播种:3月上中旬播种育苗为宜,播种前要进行晒种和精细整地,以提高成苗率;一般在地温稳过l0℃以上时播种为宜,以保全苗。⑵播栽密度:适宜密度28003200株/亩,最佳密度3000株/亩左右。⑶田间管理:苗期特别要注意苗全、苗齐、培育苗壮。在施肥技术上,要求重施底肥、轻施拔节肥、重施攻苞肥,氮、磷、钾肥配合使用。施肥比例:底肥30%、苗肥20%、拔节肥10%、攻苞肥40%,磷、钾肥底肥全施;总施肥量:一般每亩施纯氮20.0公斤左右、五氧化二磷10.0公斤左右、氧化钾12.0公斤左右。及时中耕除草,注意防治丝黑穗病。⑷适期收获。成熟收获期应在授粉结束40天以后进行为宜。 适宜区域:适宜在重庆市海拔700米以下地区种植。
点击查看更多
17
2009-11

吉优716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四届四次会议审定

审定编号:桂审稻2009013号,品种名称:吉优716,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湖南川农高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种来源:吉2A×蜀恢716,蜀恢716是用辐362号与蜀恢527杂交,再用蜀恢527回交1代后系选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桂南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比对照特优63早熟2天。主要农艺性状(平均值)表现:每亩有效穗数16.5万,株高118.2厘米,叶鞘、稃尖无色,谷壳黄色,穗长26.3厘米,每穗总粒数148.1粒,结实率80.0%,千粒重28.3克。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80.9%,整精米率60.0%,长宽比3.1,垩白米率31%,垩白度5.3%,胶稠度4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0%。抗性:苗叶瘟5级,穗瘟5~7级,穗瘟损失指数22.0%~30.3%,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5.0~6.5;白叶枯病致病Ⅳ型7级,Ⅴ型9级。 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桂南稻作区早稻迟熟组初试,五个试点平均亩产509.19千克,比对照特优63增产1.13%(不显著);2008年续试,六个试点平均亩产518.71千克,比对照特优63增产2.68%(不显著);两年试验平均亩产513.95千克,比对照特优63增产1.91%。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4.91千克,比对照特优63增产2.57%。 栽培要点:1、播种期与播种量:适时播种,桂南作早稻栽培,3月上旬播种,每亩大田用种1.52千克,每亩秧田播种15—20千克。2、移栽:秧龄30天左右,一般5.5—6.5叶移栽,亩插(抛栽)810万基本苗。3、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参照迟熟杂交稻品种进行。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广西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桂南稻作区作早稻或桂中稻作区早造因地制宜种植,应注意白叶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17
2009-11

优质杂交早稻吉优7号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四届四次会议审定

审定编号:桂审稻2009004号,品种名称:吉优7号,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湖南川农高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种来源:吉2A×蜀恢007,蜀恢007为利用(蜀恢361×To463)F1×To463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桂中、桂北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2天左右,比对照金优463迟熟1天。主要农艺性状(平均值)表现:每亩有效穗数19.3万,株高102.0厘米,穗长22.1厘米,每穗总粒数121.2粒,结实率78.8%,千粒重26.9克。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82.5%,整精米率56.6%,长宽比3.1,垩白米率34%,垩白度6.3%,胶稠度4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4%。抗性:苗叶瘟5~6级,穗瘟9级,穗瘟损失指数93.6%,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8.0~8.3;白叶枯病致病Ⅳ型9级,Ⅴ型9级。 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桂中、桂北稻作区早稻早熟组初试,五个试点平均亩产473.42千克,比对照金优463增产1.8%(不显著);2008年续试,五个试点平均亩产448.18千克,比对照金优463增产4.62%(不显著);两年试验平均亩产460.80千克,比对照金优463增产3.21%。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14.20千克,比对照金优463增产7.4%。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在桂中、桂北作早稻栽培,宜在3月下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1015千克,每亩大田用种2千克左右,一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二叶一心期及时追施“断奶肥”。2、每亩插(抛栽)基本苗1012万。3、其它管理措施参照金优463等早熟杂交品种。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广西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桂中、桂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应特别注意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微信关注我们

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服务热线:0816-2821857

座机:0816-2821587

邮箱:cngk@cngk.com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经开区松垭镇一号路

Copyright © 2021 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蜀ICP备20024782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