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刘石:谢谢大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能跟进一步大家交流想法。
现在提倡换位思考,就最近的思考跟大家共同探讨。我的题目是关于中国种业发展的思考。
大家都知道在全球粮食供求关系方面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我们知道在需求方面由于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所带来消费习惯的改变。对于全球的食品供应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另外一方面人均耕地面积下降、环境恶化、资源匮乏我们都深深体会到压力。特别是技术创新的难度在不断加大,这使我们更多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营销方面有更多、更新的追求。
粮食安全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大家所面临的问题。粮食安全必须从源头抓起。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和谐和政治的稳定。
过去我们抓粮食,主要在供销关系上面下了很多的工夫。如果我们从粮食收购、提高价格,能力刺激粮食的生产,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从产业发展来看,这只是一个标而不是本。真正的本是什么呢?是加强它的科技含量、提高它的生产效率,这才是真正的本。我们知道在国外经过统计,在农业生产提升方面,种业贡献率达到60%。在中国只是达到百分之三十几到四十几,各个作物情况不太一样。这说明中国在种子资源创新方面、在种子贡献方面,和世界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是我自己研究的一张图,我也比较喜欢的一张图。这张图说明一个基本数量关系,就是在所有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方面,我们所看到的栽培技术、农机、化肥农药、种子、生物技术,它们的提升效率是不一样。越靠右边提升效率是越大的。
同时在另一个纬度上边,就是纵向纬度上边,我们可以看到,就是所有的这些农业生产的措施,对于环境的影响、环境的破坏作用,或者是资源的消耗程度是不一样的。越下端的,它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越大,比如说农药的使用,还有包括化肥的使用。
像灌溉这样虽然对环境没有破坏作用,但是它不断要消耗水资源,中国是一个水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云南大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在节约水资源方面、节约水的利用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在这张图里可以欣喜的发现,在图的右上角是种子技术和生物技术技术。这两项技术在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面提高极大的作用,而且它并不消耗资源。种子技术和生物技术和中国以及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
中国种业面临的挑战:
1、商业环境:市场化在刚刚起步。
(1)市场准入门槛低、技术标准低,种子企业多、乱杂;
(2)行业行为不规范;
(3)管理部门少有作为;
(4)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2、自身:产业化尚未起步;
(1)集约化程度低;
(2)技术水平低;
(3)生产效率地下;
(4)产业链没有贯通;
3、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1)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从事商业化运作;
(2)起点高,技术储备充分,资金实力强;
(3)行业整合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强。
以下是一些建议:
1、加大国家对于种业产业的投入。
中国过去产业政策,当然有历史的原因,我认为在粮食安全方面是做的有些本末倒置,为何如此?我们看三大环节,种子产业和农业生产以及粮食储运这三大环节。中国过去把所有精力和财力,都集中在储运方面,就是中国的粮食系统。但是我们并没有认真思考,如果粮食的生产效率不能够提高、粮食没有生产出来,储运花再多的工夫实际上是事倍功半。当然这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在刚解放的时候,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保证城市的粮食供应,实行了统购统销,统购统销之后就要有粮食储运,所以把精力都放在那里了。
相反对于粮食生产这个环节不但没有补贴、没有资助。过去是通过城乡之间的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之间剪刀差和农业税是在剥削农民。这一点我们国家政策方面研究人员也是非常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也是承认这一点的。而且通过这种剥削完成了中国工业化的原始积累。通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已经获得长足的进步,有了很强的实力。现在已经到了返补农业的阶段。通过粮食补贴和各种优惠政策开始不断的返补农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非常好的方向。但是仍然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我们知道种子在所有农业生产的投入之中,它的效率占到了60%。我们过去国家对于种子产业的重视程度,和资助程度微不足道。就是把优先的资源放在了无限的广阔空间中去,没有起到应该起到的作用。
我们拿手机来做一个不是十分恰当的比喻。过去几十年中国政府资助都是放在手机的仓储运输方面了。现在基本上资助在手机的制造方面。但是相反在芯片技术方面没有任何的作为。从产业政策上来讲这是本末倒置的现象,我们应该改变这个方向。
2、结束“科研双轨制”
“科研双轨制”的弊端
(1)资金投放:
①蜻蜓点水,无法集中资金,形成合力;
②重复建设、浪费严重;
③很大部分进入人头费,管理费用;不能发挥科研效用。
(2)科研定位:
①常以发表论文、项目验收为导向,对应用的实质重视不够;
②与产业不对接,不能迅速形成生产力;
(3)科研成果:
①在市场上随意定价,缺乏价格依据;
②不规范经营较多;公共资源收入“合法地”流入个人和小集体腰包;
③干扰市场化运作,妨碍产业化形成。
在发展种子产业就必须结束“科研双轨制”,它在源头上破坏了产业链的形成。
3、发展种子产业,市场化和产业化是关键
(1)主体:以产业的“龙头企业”为主;
科研部门成果转化生产力速度较蛮;分散投资形不成核心竞争力;
小企业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无法完成产业升级换代;
必须由龙头企业操作完成并带动整个行业进步、发展;
(2)投入重点:加强核心竞争力和体系建设;
研发:大循环、流水线;
生产:基地建设(效率,质量);加工设备(抗风险能力);
销售、服务:建设城乡为主的基层网络;制定标准,形成规范流程;农民服务回访率,农民满意度;
配合下游产业,有的放矢;
(3)行业整合,淘汰一批皮包公司;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提高行业技术标准;
4、相关政策配套
1、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2、加强行业感觉和执法;
3、减少行政干预;
4、加强公共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
5、加快转基因重大专项商业化,国内企业优先;
隆平高科的愿景:
1、做中国种业领跑者;
做强水稻、全面发展;
2、做服务农民的旗帜;
脚步实地,从基层做起,然后进行探索和创新。
我也非常感谢隆平高科的大股东武先生几次诚意邀请我加盟。隆平高科在国内拥有很好的平台和一些比较著名的商标。很多都在全国和省里是驰名商标。隆平高科、湘研、屯玉。
隆平高科在企业发展战略:以杂交水稻为核心发展种业,构建以技术为核心农业服务体系。而且在农产品的收购和深加工方面也有所动作。
关于未来业务发展战略的思考:
1、整合产业内部的资源,提高效率;
2、把中国目前种业,现在已经开始引入并取得成功经验的价值营销方式,也引入水稻产业;
3、发展生物技术。
同时在横向方面,我们也注重拓展我们的业务,在其它作物,以及在国际业务方面也应该有所作为。
最后想表达一点意愿,交流、合作、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唯一途径。我个人因为新进入隆平高科、新进入水稻这个产业,所以要行业内的同仁们,包括公司内各个部门的同仁们要不断的学习、磨合、适应,和融入新的团队,提高和创新。
对外也和欢迎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沟通,探讨在各个领域合作的机会。谢谢大家!
现在提倡换位思考,就最近的思考跟大家共同探讨。我的题目是关于中国种业发展的思考。
大家都知道在全球粮食供求关系方面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我们知道在需求方面由于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所带来消费习惯的改变。对于全球的食品供应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另外一方面人均耕地面积下降、环境恶化、资源匮乏我们都深深体会到压力。特别是技术创新的难度在不断加大,这使我们更多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营销方面有更多、更新的追求。
粮食安全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大家所面临的问题。粮食安全必须从源头抓起。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和谐和政治的稳定。
过去我们抓粮食,主要在供销关系上面下了很多的工夫。如果我们从粮食收购、提高价格,能力刺激粮食的生产,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从产业发展来看,这只是一个标而不是本。真正的本是什么呢?是加强它的科技含量、提高它的生产效率,这才是真正的本。我们知道在国外经过统计,在农业生产提升方面,种业贡献率达到60%。在中国只是达到百分之三十几到四十几,各个作物情况不太一样。这说明中国在种子资源创新方面、在种子贡献方面,和世界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是我自己研究的一张图,我也比较喜欢的一张图。这张图说明一个基本数量关系,就是在所有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方面,我们所看到的栽培技术、农机、化肥农药、种子、生物技术,它们的提升效率是不一样。越靠右边提升效率是越大的。
同时在另一个纬度上边,就是纵向纬度上边,我们可以看到,就是所有的这些农业生产的措施,对于环境的影响、环境的破坏作用,或者是资源的消耗程度是不一样的。越下端的,它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越大,比如说农药的使用,还有包括化肥的使用。
像灌溉这样虽然对环境没有破坏作用,但是它不断要消耗水资源,中国是一个水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云南大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在节约水资源方面、节约水的利用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在这张图里可以欣喜的发现,在图的右上角是种子技术和生物技术技术。这两项技术在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面提高极大的作用,而且它并不消耗资源。种子技术和生物技术和中国以及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
中国种业面临的挑战:
1、商业环境:市场化在刚刚起步。
(1)市场准入门槛低、技术标准低,种子企业多、乱杂;
(2)行业行为不规范;
(3)管理部门少有作为;
(4)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2、自身:产业化尚未起步;
(1)集约化程度低;
(2)技术水平低;
(3)生产效率地下;
(4)产业链没有贯通;
3、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1)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从事商业化运作;
(2)起点高,技术储备充分,资金实力强;
(3)行业整合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强。
以下是一些建议:
1、加大国家对于种业产业的投入。
中国过去产业政策,当然有历史的原因,我认为在粮食安全方面是做的有些本末倒置,为何如此?我们看三大环节,种子产业和农业生产以及粮食储运这三大环节。中国过去把所有精力和财力,都集中在储运方面,就是中国的粮食系统。但是我们并没有认真思考,如果粮食的生产效率不能够提高、粮食没有生产出来,储运花再多的工夫实际上是事倍功半。当然这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在刚解放的时候,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保证城市的粮食供应,实行了统购统销,统购统销之后就要有粮食储运,所以把精力都放在那里了。
相反对于粮食生产这个环节不但没有补贴、没有资助。过去是通过城乡之间的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之间剪刀差和农业税是在剥削农民。这一点我们国家政策方面研究人员也是非常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也是承认这一点的。而且通过这种剥削完成了中国工业化的原始积累。通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已经获得长足的进步,有了很强的实力。现在已经到了返补农业的阶段。通过粮食补贴和各种优惠政策开始不断的返补农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非常好的方向。但是仍然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我们知道种子在所有农业生产的投入之中,它的效率占到了60%。我们过去国家对于种子产业的重视程度,和资助程度微不足道。就是把优先的资源放在了无限的广阔空间中去,没有起到应该起到的作用。
我们拿手机来做一个不是十分恰当的比喻。过去几十年中国政府资助都是放在手机的仓储运输方面了。现在基本上资助在手机的制造方面。但是相反在芯片技术方面没有任何的作为。从产业政策上来讲这是本末倒置的现象,我们应该改变这个方向。
2、结束“科研双轨制”
“科研双轨制”的弊端
(1)资金投放:
①蜻蜓点水,无法集中资金,形成合力;
②重复建设、浪费严重;
③很大部分进入人头费,管理费用;不能发挥科研效用。
(2)科研定位:
①常以发表论文、项目验收为导向,对应用的实质重视不够;
②与产业不对接,不能迅速形成生产力;
(3)科研成果:
①在市场上随意定价,缺乏价格依据;
②不规范经营较多;公共资源收入“合法地”流入个人和小集体腰包;
③干扰市场化运作,妨碍产业化形成。
在发展种子产业就必须结束“科研双轨制”,它在源头上破坏了产业链的形成。
3、发展种子产业,市场化和产业化是关键
(1)主体:以产业的“龙头企业”为主;
科研部门成果转化生产力速度较蛮;分散投资形不成核心竞争力;
小企业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无法完成产业升级换代;
必须由龙头企业操作完成并带动整个行业进步、发展;
(2)投入重点:加强核心竞争力和体系建设;
研发:大循环、流水线;
生产:基地建设(效率,质量);加工设备(抗风险能力);
销售、服务:建设城乡为主的基层网络;制定标准,形成规范流程;农民服务回访率,农民满意度;
配合下游产业,有的放矢;
(3)行业整合,淘汰一批皮包公司;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提高行业技术标准;
4、相关政策配套
1、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2、加强行业感觉和执法;
3、减少行政干预;
4、加强公共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
5、加快转基因重大专项商业化,国内企业优先;
隆平高科的愿景:
1、做中国种业领跑者;
做强水稻、全面发展;
2、做服务农民的旗帜;
脚步实地,从基层做起,然后进行探索和创新。
我也非常感谢隆平高科的大股东武先生几次诚意邀请我加盟。隆平高科在国内拥有很好的平台和一些比较著名的商标。很多都在全国和省里是驰名商标。隆平高科、湘研、屯玉。
隆平高科在企业发展战略:以杂交水稻为核心发展种业,构建以技术为核心农业服务体系。而且在农产品的收购和深加工方面也有所动作。
关于未来业务发展战略的思考:
1、整合产业内部的资源,提高效率;
2、把中国目前种业,现在已经开始引入并取得成功经验的价值营销方式,也引入水稻产业;
3、发展生物技术。
同时在横向方面,我们也注重拓展我们的业务,在其它作物,以及在国际业务方面也应该有所作为。
最后想表达一点意愿,交流、合作、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唯一途径。我个人因为新进入隆平高科、新进入水稻这个产业,所以要行业内的同仁们,包括公司内各个部门的同仁们要不断的学习、磨合、适应,和融入新的团队,提高和创新。
对外也和欢迎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沟通,探讨在各个领域合作的机会。谢谢大家!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国产种子生机何在?
下一个:
种业行业的竞争主体及竞争特点
上一个:
国产种子生机何在?
下一个:
种业行业的竞争主体及竞争特点
Copyright © 2021 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蜀ICP备20024782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成都